住过两任太上皇,里面原来还有个“小西湖”
都市快报讯 历史上的东西,总感觉有点遥远。
如果能去太上皇、皇太后住过的宫殿看看呢?
昨天,德寿宫遗址公园暨南宋博物院(一期)正式开工,建成后将成国内目前唯一系统保护、全面展示的宋代皇家宫苑遗址。
德寿宫遗址的位置,在上城区,位于胡雪岩故居对面、杭州市方志馆背后。这里曾住过秦桧、宋高宗、吴皇后、宋孝宗、谢皇后……宋孝宗还给他的老爸高宗,在德寿宫建了个“小西湖”。
以后,为了让大家能切切实实看到德寿宫以前的模样,“回到”800年前的南宋,一座集大成的南宋博物院将拔地而起。
德寿宫遗址一角
南宋两任皇帝的“养老院” 考古痕迹是三期建筑遗迹的叠加
德寿宫这块地,最早是被南宋宰相秦桧相上的。
当时,宋高宗要给他赐府,秦桧一点不客气,直接就点了望仙桥东甲第一区,这块有“龙气”的地方。
秦桧死后,德寿宫遗址还经历了好几任主人。
先是宋高宗,他也看中了这块地,于是在秦桧老宅的基础上,扩建成德寿宫,作为自己退位后的“养老院”。高宗喜欢游西湖,但常去容易兴师动众,于是他的儿子宋孝宗就在德寿宫,为老爸修建了一处“小西湖”,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神来之笔。
高宗去世后,他的妻子吴皇后还在,于是宋孝宗又把德寿宫改了名,改叫“慈福宫”,让老妈住。
然而没多久,宋孝宗也退位了,也要住进“养老院”。宋孝宗与吴皇后不是亲生母子,为了避嫌,孝宗就把中间的主殿又改称“重华宫”,自己住;在重华宫西面新建一座慈福宫,给吴皇后住。
为什么要讲这段历史?跟考古挖掘的情况有关。
前几天,我们站在遗址中区的基坑边上,看着坑里的小沙包将大致的房屋构造圈了起来,隐约能看到800年前的户型。
这些考古痕迹,其实是三期建筑遗迹的叠加。
什么意思?既有早期德寿宫的轮廓,又有中期慈福宫、晚期重华宫的模样。到时候就能亲眼见到。
德寿宫遗址中区保护棚罩效果图 上城区委宣传部供图
中、西区保护为主
还原南宋宫殿建筑、模拟南宋生活
在古时,德寿宫与南宋皇城,并称为“南北内”。南内是凤凰山麓的南宋皇城,北内是德寿宫。
如今,德寿宫项目成为了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的“开山之作”。历史上的德寿宫范围,大致东面到直吉祥巷,西面到中河中路,南面挨着望江路,北面到了梅花碑一带,大约有17万平方米。
这次开工的一期项目,约7000平方米,为德寿宫的南部宫殿区。
这块区域中,最核心的是中轴线上的大型殿宇,也就是三期建筑遗迹叠加的“心脏区”。
中轴线上的主殿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,建成后是一处综合性的遗址保护棚,兼具遗址保护、标识展示的功能。其上部还将依据考古发掘的遗址进行推测,建造木结构宫殿建筑,基本复原“重华宫”的建筑格局和样式。
建筑分三层,我们可以抵达的是地上一层,中间层是保护棚罩,底下一层就是遗址。
大家可以对照着雷峰塔,想象一下:进了楼,站在楼上,是可以往下看到遗址的(露明展示1000平方米)。
“这还是目前临安城发掘面积最大、规制等级最高的皇家宫殿建筑,开间达到了9.2丈(29米左右)。”市园文局世界文化遗产与名城保护处处长郎旭峰说。
也就是说,从宫殿室内的这头到那头,差不多隔着10层楼的距离,可以在室内踢足球了。
这么大的宫殿,待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完成后,将成为杭州唯一一处集中展现南宋宫廷仪礼仪典的建筑。
在主殿的西侧,曾经“慈福宫”所在的地方,又是另一番设计考量。
设计单位相关负责人说,西区主要考虑“遗址露明展示+数字化虚拟展示”这样的设计组合。
遗址露明展示,就是跟中区一样,将具备露明展示条件的遗址在保护的前提下,向公众开放。
数字展示,会用一系列虚拟现实技术,来模拟展示高宗、孝宗等南宋君主经历的重大事迹,同时展示南宋的礼仪、服饰、饮食、休闲等文化细节。
中区、西区、东区,加起来组成了德寿宫的南部宫殿区。此次开工的范围,主要是中、西区,东区未来变成什么样,可以再期待一下。